社会调查报告

时间:2025-04-13 13:56:25
社会调查报告精选15篇

社会调查报告精选15篇

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社会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社会调查报告1

今年暑假,我对小史店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将调查结果分析研究如下: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

2、访谈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教师学生访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得到了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如下特点: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还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个别学生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

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此处隐藏24289个字……外收入,打工的收入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所以离家比较远的耕地或林地有的被抛荒有的被别人承包;30%以农业为主兼业,大部分时间花在农业上精心耕作,偶尔外出几天打临时工,例如摘茶叶,载茶叶,做茶叶,摘芦柑,包装芦柑,在家做手工艺品等,农业收入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10%以农业为主没有兼业,这类户主基本上是家里从事的耕地和林地比较多,也有承包一些别人的耕地和林地,精心耕作,农作物效益相对较高,收入来源靠农业。

2、农地利用状况调查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3、农户迁移的意愿

在本次调查中,关系到农民是否迁移到城镇,农民是否退让出土地等的主要因素有子女是否有稳定收入、政府的补偿是否合理、所迁移的城镇位置环境是否良好、农民在城镇没有了土地政府是否给予一定照顾或者提供合理的就业岗位等。本次调差的农户样本中90%都愿意迁移到城镇生活,但前提是生活基础必须得到保障。对于退出土地这个方式,样本中80%的户主认为只要政府给予的补偿标准高于经营那些土地所得平均收入加上国家对农民的补贴,并且农民迁移到城镇后前几年期间政府能给予一定的照顾;20%的户主想就在农村,自己种点菜或者留着建筑房子。还有10%户主认为已经年老,农村环境比较好,也比较安静,适合晚年生活。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地抛荒的原因

(1)从事农业耕作效益低,远不如出去打工所得收入。现在一亩耕地如果种植水

稻一年的净收入也才几百块钱,遇上丰收的年份也就上千块。跟打工的收入比起来还是少。

(2)从事农业耕作辛苦,风吹雨淋太阳晒,加上现在年轻人的价值观和上辈不一

样,导致现在很多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从事家中耕作。

(3)农业耕作事务繁多,家庭人员在打工或者读书,家里忍受不足,没时间打理

耕地。

(4)农业耕作受天气影响较大,而且近几年气候变化比较反常,农作物受灾影响

也比较大,农作物价格也受市场波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风险,未来收入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农户迁移意愿的原因分析

(1)在农村,靠耕作农业效益低下,而在城镇,若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年收入

比农作物收入高很多。

(2)现在很多农村的户主子女大部分在城镇打工或者工作,迁移到城镇,可以经

常和子女们在一起。

(3)在城镇子女们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拓宽知识面和见识,学到的更多。

(4)城镇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生活娱乐方式比农村的多,生活更多姿多彩。

3、农户不愿意退出农地的原因分析

(1)传统观念没改变过来,觉得有土地就有保障,内心就会觉得很踏实。

(2)有的户主年纪比较大,觉得城镇生活不适合自己,相对来说比较喜欢呆在农

村生活,留下土地可以种点菜和一些农作物打发生活。

(3)有的户主想留下土地在老家建房子,以后就回老家养老。

建议

(一)在弄面迁移城镇过程中政府必须给农民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和帮助

1、首先必须先解决农民迁移到城镇的城镇户口问答题,保证迁移到城镇的农民的

低位跟城里人一样。

2、农民迁移的城镇必须要有住的地方,在农民购买城镇房子的过程中,政府需给

以一定的补助和优惠政策。

3、农民迁移到城镇之后就没有了土地可以耕作,政府能给农民提供合适的工作岗

位,以保证农民在城镇的正常生活。

4、政府也需解决农民子女在城镇上学的问题,保证孩子们受到良好的的教育环境,享受到先进的教育设备。

  (二)农民退出土地政府应给予的合理补偿

1、用土地来置换城里的房子,以解决农民迁移到城镇的住房问题。

2、用土地来置换农民在城镇里的养老金和医保费用。

3、农民刚迁移到城镇之后的前几年,政府应多加照顾,让农民早日适应城镇生活,融入到城镇之中。

  (三)出台一种承包机制

1、个人承包方法,独自报下大面积耕地,统一大力,引进先进农业机械和科学的

耕作方式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劳动力效率,降低经营耕作成本,解决小户分散型个人耕作方式,打打提高了农业耕作的效益。

2、个人承包大面积林地种植果树,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正确地经营果园,由于大

面积作业可以避免以前人力的多次分散劳作而导致的劳动力效率低下的不科学打理方式。采用承包的机制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可以请专家来指导,运用先进的方法打理果园,提高水果的产量,增加果园带来的效益。

3、采用多元化道路,把鸡鸭放养在果园中,又减少了给果园施化肥的成本,也可

以建立池塘,采用资源重复利用的方式进行可持续化生产,走可持续化的道路。

4、当农民出让土地使用权是就不用进行土地耕作还可以拿到一些土地承包的租金,农民还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出去打工,增加收入。

结语

经过此次的实践问卷调查,让我对自己更有信心。记得刚开始着手调查的时候心里很紧张,虽然是和村里的人们经常打交道,但落实到具体的调查过程中的时候是一种特别的感觉,像是一种对自己的新的挑战。

现在的农村中所存在的土地利用率低的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靠目前的农业收入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正常生活开销,而且小户分散型的耕作这种效率极低的耕作方式已经跟不上社会的步伐了,现代化的科学耕作方法应该普及到农村当中,集中管理经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提高耕作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村土地的效益。

通过此次的调查让我跟农民有了更进一步的接触,虽然自己也是出生在农民家庭,但是平时都在读书也没跟父母谈论这些方面的问题,觉得这次的调查让我见识到了很多以前没涉及的问题和观念。对于绝大部分农民来说,政府能给予一定的生活保障,迁移有何方。

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政府的最终目的是吸引农民自愿迁移进城,这就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利益,站在农民的角度上思考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从农民的最根本利益出发,通过一些优惠政策来帮助农民。

调查结果表明,只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还是有很多农民愿意迁移城镇的。对于不愿意迁移的少数农民,乡土情结和小农心里的农民,政府也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可以把他们集中安顿在农村的同一个地点,这样也有利于他们的基本生活。

经过这次的实践调查,我了解到了很多农民的心声,也了解到现在农村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推进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还需不懈努力。对于这次的调查收获比较满意,不仅在能力上得到锻炼,也在知识和认知面上拓宽了自己。不过在调查过程中还有存在一些不足,就是在调查之前准备不充分,导致在调查过程中有点混乱,并且在调查结束后没有及时进行分析。经历过了这次调查,我会吸取教训,三思而后行,对于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进行多角度分析解决,我相信以后再类似事件中我一定更可以做得更好!

《社会调查报告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