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0 22:13:28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

目标:

1、学习有关物候和物候学知识;

2、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本文生动而有条理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重点:有层次地说明与运用拟人、举例的方法生动具体地说明抽象的事理

难点: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

设想:品味语言四步走

课时:2课时

操作:

第一课时

要点:整体感知

程序:

㈠导入:诗歌导入,引起兴趣。

㈡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本文出现了三个概念:大自然的语言、物候和物候学,请通读全文,用一句简短的话说出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2、你认为本文介绍的重点是什么?说明理由?

㈢再读全文,专项训练:

就“物候学”写出200字左右的解释性、简介性的文字。

提示:物候学的知识散布在全篇课文之中。学习中应该仔细搜寻并且要将它们有条理地加以整理。在此方面养成习惯,将十分有利于做读书摘要和积累专题资料。你们看,如果我们按物候学的定义——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的顺序来介绍,不就让人一目了然了吗?

㈣层次划分:据上将文章分成几个部分,该如何划分?

㈤作业:比一比,看谁了解或发现的大自然的语言最多?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要点:品味、积累、运用

程序:

㈠导入: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所掌握的大自然的语言?

㈡品味语言

1、第一段:①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过程,里面涉及的“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②“燕子翩然归来”放到“草木萌发”的前面,行吗?为什么?下面哪个季节的物候现象也运用了这种写法?

2、杏花开了,就好像……“阿公阿波,割麦插禾。”①这三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的?能否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成分号?为什么?②这句话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3、本文介绍物候学知识,有一个很明显的方法,你能发现吗?①括出文中的例子。②根据第⑦⑧两段的内容,综合画一幅地理简图,然后根据简图,就教材内容口头说明。③“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九天。”一句中“前者”、“后者”各指什么?④第⑧段为什么举两个例子?⑤这四个因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㈢积累语言

1、背诵第1自然段

2、背诵24节气歌

㈣运用语言:

1、朗读诗句,说明时间。

2、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去寻找大自然的语言。

附: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思路:以读写为主,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分层设计。

内容:

一、基础题

1、生字注音

2、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二、简答:第一段,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过程,里面涉及的“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

春:

夏:

秋:

冬:

三、品析:

1、杏花开了,就好像……“阿公阿波,割麦插禾。”①这三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的?能否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成分号?为什么?②这句话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2、“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九天。”一句中“前者”、“后者”各指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掌握常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二)能力目标:

1、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新设计

1、相信学生人人有慧根。

2、~本节课力求落实“先学后教”的生本教育理念,追求课堂的生本、生态、生成、生动。因此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展示质疑的机会,适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搭建学生展示质疑的平台。

学情分析

1、在第三单元已学过几篇说明文,各校对教材处理不同,学生对说明文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准确把握说明顺序还有一定难度。

2、本文知识性强,内容上有一些枯燥,要通过多种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

3、八年级学生对语言品味有一定的基础,对说明文语言的品味,还要适当引导,加以规范。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事理说明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生动性。学习难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学过程

【导入】大自然的语言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有她自已的语言:立春过后,大地苏醒,草木萌发。不久,夜红山“杜鹃花发映山红”,马渡河“桃花落尽菜花黄”。到了秋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云盘岭“正是橙黄橘绿时”,金竹园“满山尽带黄金甲”,武陵峡“霜叶红于二月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太平顶迎来了第一场雪,冬天悄然而至……

【测试】检查预习

~销声匿迹(xiāo)悄然无声(qiǎo)惟妙惟肖(xiào)

~风雪载途(zài)一年半载(zǎi)

【活动】前置学习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完成下列前置学习:

1、找一找:抓关键句,找出有关物候知识的主要信息。

2、说一说:以6—10段为例,说说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品一品:选取文中精彩的段落朗读,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可否选一段仿写?

【活动】讨论交流

自读课文,在独立学习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对三个前置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寻求答案,找到依据和例子。

【活动】展示质疑

在学生先学、小组 ……此处隐藏23908个字……味。

3、第三自然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1)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

回答: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①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②物候观测应用在农事活动上,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它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③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第二是经度,第三是高下的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④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利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第二课时

一、研读探究

①既然“大自然的语言”指的就是物候现象,那作者为什么还要用这一比喻引出,这有什么作用?

②朗读1~2段,说说这两个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有何表达效果?

③课文在说明各个知识的时候,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④说说本文举例说明的作用。

⑤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讨论明确:

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生动形象,能吸引读者,同时将抽象的科学概念通俗化。

大自然的物候现象,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②生动、优美,给我们展示了四季美丽的景色,还让我们了解到大自然的这些现象与气

候的关系……这样既生动形象地说明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也出色地勾画了大自然景色的迷人色彩;既以多姿多彩的画面激起阅读的兴趣,也为下文讲解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③都是先概括地提出各个知识,然后举例说明。

④例如,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了两个例子,这是因为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的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反而比内陆寒冷。

⑤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另外,纬度和经度,高下的差异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按逻辑顺序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

二、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

三、联系课后练习三(2)小题,引导学生谈谈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

四、课外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和大家一同交流。

作业,找出相应的说明方法的句子,说说作用。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销声匿迹”等词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整体感知,并在此基础上筛选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

2、探究事理说明文的的说明顺序和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求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2、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顺序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语言,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的说明技巧。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

(一)走近作者,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知识。

(二)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二、走进作品

(一)那么,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让我们走进文章,请同学们初读课文。要求迅速准确的筛选信息,准备抢答。

1、什么叫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那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二)听读课文,梳理文脉

思考:全文是采用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文章第一部分(1——3段),从描写温带、亚热带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自然现象入手,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那么,研究物候有什么有途呢?文章顺理成章的在第二部分(4——5段)给以解答,说明了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那么,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那些因素呢?在第三部分(6——10)加以具体说明。最后,第四部分(11——12段),在前文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物候观测的意义,提倡人们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文章从具体现象入手,有条理的说明有关物候学各个方面的知识。

文章的条理性不仅体现在全文的结构布局上,也体现在段落层次的说明顺序上。

思考:请大家快速阅读第三部分“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6——10自然段),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第三部分说明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那些因素时,文章指出共有四个: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这四个因素的排列顺序不能随意颠倒。作者以“首先”,“第二”,“第三”,“还有”这些词,说明其作用有大小之分。文章按主次安排说明顺序,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也符合读者认识事物的规律。

三、拓展迁移:

《大自然的语言》围绕“物候学”这门科学,从物候现象说起,先解释什么是物候学,再回答为什么要研究物候学。文章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我们要注意理解并学会运用。

提问:假如下面是几种需要解说的事物,请你判断一下它们分别适宜运用那种说明顺序。

A老师,家访请走这条路B路的变迁C预防近视D美丽的校园一角

四、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五、布置作业:

以“植树造林的好处”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说明文。

六、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物候和物候学现象

对农业的重要性

决定其来临的因素逻辑顺序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本质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